五產業態:解救地球之關鍵產業  

 

經濟就是「做對事情」

 

會寫這篇文章,是基於外界許多資訊、報導及個人想法的激盪,並且有一種傳導使命在心中作祟的關係。而我可以長篇大論的寫,同時提出許多例證,不過我不打算這麼做。因為這篇文章的任務是:用最簡短有力的內容,提供大家了解全球趨勢之發展方向。

 

經濟其實是一種「做對事情」的策略、模式,用以調節、運作民眾動態(生活、工作型態),使之動態運用在有效益的地方。而經濟的目的則是為了讓人類世界安定、文明延續。只不過就目前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,全球前二十大經濟體(G20)的當政者們,尚未明確企劃、擬定持久有效的全球經濟政策方案!最主要的原因在於,各國當政者沒有達成有效共識;因為大家還沒弄清楚,什麼才是全球化經濟發展主軸問題和目標。

 

什麼是「全球化經濟?」就本文論點來說:就是如何正確調節、運作全球人民的動態!簡單說,就是全人類都做對事情,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世界。

 

好的,就我個人結論,未來全球經濟動態轉移的大方向:文化(往文化創意‧心靈教育);食品(往有機農產‧養身保健);製造(往綠色能源‧產收合一);衛生(往醫療護理‧生物科技);公益(往社會科學‧非營機構)等五類關鍵產業型態(簡稱:五產業態)。

 

為什麼「五產業態」是未來關鍵產業?

 

「五產業態」之間有相對出發點及相互關連性,就是解決地球生態和人類世界所共同面臨的種種危機: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人們以消耗式的經濟型態,讓世界繁榮、科技進步、文明發展,但卻也使地球資源急遽匱乏;工業化發展造成嚴重環境、水源污染,人類消費式生活型態使垃圾爆增,及溫室氣體排放過量導致氣候暖化等等,形成大規模的生態浩劫、自然災害;地區性人口暴增、失衡(落後國家無節濫衍、先進國家高齡少子),再加上現代人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失調,罹患癌症的人愈來愈多,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,導致龐大、嚴重的社會成本和問題,因此極可能癱瘓社會福利、保障體系;第三世界貧窮國家政治、宗教意識衝突所引爆的族群戰爭,使人民知識教育、醫療資源嚴重不足,以致社會動盪貧窮、傳染病肆虐,進一步威脅全球局勢的和平穩定關係。總結上述,全球危機問題環環相扣,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,就是「五產業態」。

 

解決全球危機問題的方向已經很明確,差的就是擬定全球化經濟發展共識、目標。換言之,全人類應該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共同的主體價值觀。當然,這些全球化的協議,需要一些時間研討、制訂並倡議,才能使全球化經濟發展步向正軌。不過在此同時,我們不能光是等待經濟大國的領袖們協議共識,而是應該由各自國家政府開始推動,人民身體力行,往「五產業態」的方向移動。當各國都有一些實際成果、經驗後,個別再提出建議案!這樣各國就有一個明確的方式來討論、借鏡。

 

事實上,世界主要大國的經濟振興方案中,不乏是「五產業態」相關產業。例如美國振興經濟方案裡,就有850億美元投資案計畫,其中綠能產業貸款擔保(佔60億美元)、更新政府機關及住宅節能設備補助(佔160億美元)、美國能源局及民間企業的綠能研究經費贊助(佔79億美元)、節能電池相關產業的研發(佔20億美元)、水資源相關公共建設(佔200億美元);以及人口數世界第一的中國,除了擴大內需、擴建基礎建設外,更是積極發展知識教育、創意文化產業及社會福利、保障體系(例如醫改、防病)等等。可以肯定的是,「五產業態」是未來世界之必須發展方向,而政府、民間要積極進行有效產業的輔導和開創,而大家也要努力、有耐心,因為這需要付出一些精力和時間過渡。

 

經由這次金融風暴間接引發的不適產業淘汰潮,尤其是從金融、科技及汽車業所釋出的失業人口,形成大規模的閒置動態(待業人口)。如果要讓目前的經濟蕭條盡快復甦,就必須激勵這波風暴所釋出的動態(人力),盡快轉移到「五產業態」的相關產業中;要了解,這不只是解決經濟問題,更是解救全球危機。然,危機就是轉機,創新的本質即是接受變化!拜這波金融風暴之賜,使原本在無發展性可言產業中的動態,得以更新到未來世界迫切需求的「五產業態」相關行業。於是,對這一波失業民眾而言,不就是個能率先乘風破浪的機會嗎?!

 

未被滿足的趨勢就是商機

 

有時候覺得很妙,為什麼會有怎麼多人失業且找不到工作!最近常跟他人提到:光是善後人們本身長期所製造的問題、麻煩,就已經是龐大的就業機會與商機啦!不是嗎?前不久有一篇報導《人類丟棄垃圾在太平洋上形成巨大塑膠漩渦》,事實上,這只是人類所製造麻煩之中的冰山一角罷了。要知道,「所謂趨勢就是大規模問題、需求的積成,而發現未被滿足的趨勢就是商機!」

 

機會是有的,只是我們有沒有意願去發現,然後採取行動而已!這需要「改變」(改變 = 學習 + 調適)。大家都怕麻煩,於是都在追求簡單化!但簡單化並不等於一成不變;簡單化是必需不斷學習新知、調整適應的。意即改變行為模式,讓生活、工作運作得更精簡有效率。對,因為力氣用在對的地方,「簡單才能化為力量」。

 

不以「獲利」為優先考量,而是以「意義、公益」的個人或組織,自然被未來世界所需求

 

話說回來,未來也不是說只有「五產業態」可以發展!就趨勢來看,營利、非營利及社福、慈善機構的分野已經越來越模糊了。因為有遠見的機構,都朝著對社會公眾及環境生態有益的方向積極前進。未來,無論是個人或組織所做的工作、事業,如果只是為了牟取「獲利」,而不了解其「工作意義」及對「社會公益」的價值為何,必定會逐漸式微。要注意到,因為資訊網路化的發展,人們改變的速度、規模將是前所未有的快。例如在今年65上映的環保意識電影HOME(中文:盧貝松之搶救地球),就策略性同步與YouTube結合,在網路上免費提供高畫質影像的觀賞。而這部電影的正面影響力已經在全球快速蔓延開來。

 

教人類解救地球,文化產業優先:心靈 是人以生俱來就內置的原始核心作業系統

 

有人問我,未來投資什麼可以獲利?我用開玩笑的口吻說:如果可以,「教會」是不錯的投資標的(意即投資心靈相關事業)。事實上,當物質生活過度滿足,或無法被滿足時,人們都會進而轉向追求心靈層次的滿足。心靈 是人之軟體,是人以生俱來就內置的原始核心作業系統。所以相當奇妙的是,每個人之所以都不一樣,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核心作業系統都有其不一樣的特質。但,基本上都有一個共通的本質 欲望。在資本、功利主義及物質導向的生活環境中,許多人之心靈已被陶製為欲望的無底洞。因此,人們需要重新認知心靈的學習,及控制欲望。因為這樣才可能終止消耗式經濟型態對地球無止盡的予取予求,而文明的人類世界也才能永續。這就是為什麼「心靈教育、成長」(文化)相關產業,在未來世界會大被需求的主要原因。

 

「五產業態」是未來世界所需求的結構性產業型態,不過其中應該要以「文化」為核心,並優先發展。為什麼?因為「五產業態」中,不乏是需要重新學習、調適生活習慣之引導和延伸性需求的產業(例如沒有環保觀念,就不會選購節能、環保產品或落實垃圾分類回收)。於是要讓「五產業態」相關產業盡快步上軌道、蓬勃發展,就必先著重「文化創意產業」的發展。例如: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《第11個小時》及近期盧貝松之搶救地球等等環保電影,就是一種藉由「文創力」,來傳導人們思想、行為轉變的最好案例。還是那句話:「人是有機的硬體,思想則是趨動行為的軟體。」如果人們的行為不能隨著趨勢、環境需求進行改變,那「五產業態」就很難在時效內,達成解救地球生態、人類世界的任務。

 

最後舉個例證:「湯池經驗。」我講件令人興奮的事,是有關台灣出身、遊方四海的淨空法師幾年前所做的事。淨空法師多次代表澳洲一所大學出席聯合國和平會議,在會中宣講「把人教好了,世界就和平了。」大家都說他講得對,但很難做。四年前他決定做給大家看,選了老家安徽廬江湯池鎮,要建一個「和諧社會」示範鎮。他在湯池建了一個「多元文化中心」,請了一批台灣小學老師,訓練他們開講儒家入門的「弟子規」。啟動時,只有三十餘位老師,後來快速滾動到百餘位。半年後,就看到效果,地方風氣明顯改善,漸入「路不拾遺、夜不閉戶」境界,「禮儀之邦」名聲日漸遠播。許多人慕名前來學習,帶動了當地的觀光業,居民生活水準因而大幅提升,連聯合國都辦了三天的展覽,推廣「湯池經驗」。淨空法師所從事的,其實不僅是教育,更是教化,教而化之,乃能收移風易俗之效,以文化帶動經濟。他一年前返台接受訪問時,大聲疾呼台灣推動「湯池經驗」。他認為,台灣是全世界最能發揚中華文化之所在,只要在鄉間和城市各找一個實驗區,執行「湯池實驗」,一年內必然有成。— 本段摘自商業周刊1127:鄭部長該找淨空法師談談

 

 

Fun090412~0630完稿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n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